2023年7月8日,为了持续推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深入开展,探求新时代通识教育的必然之路,以“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通识教育?”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通识教育大会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相辉堂北堂举行。
会议由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和超星泛雅集团共同举办,围绕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挑战,在通识教育视域下反思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等问题开展集中研讨,全国260余所高校的通识教育管理者、专家学者和通识课程教师等600余人参加了会议。在新葡萄通识教育学院马国友院长的带领下,教研室邓睿、胡丽华、邱建国三位教师参加了本次大会。
会议由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林伟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常保国、超星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史超、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徐骏、亚马逊云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金晓峰、果壳CEO姬十三、北京大学哲学系吴飞教授等做了主旨发言。
从IT时代、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快车道,正在重构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也冲击着时下的教育理念,如何应对这一变化值得我们深思。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介绍了清华通识课程建设情况,围绕“立己达人,全人格的价值养成;审思明辨,批判性的思维能力;文理兼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的通识教育总体目标,以“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为课程建设目标,建成了由通识必修课“写作与沟通”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构成的通识课程体系。课程通过主题式、小班制教学、全过程浸润,以写作为产出进行思维训练,带动更多的老师投入通识教学的尝试。
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指出大数据模型时代到来,ChatGPT已经超越了我们原有的认知。未来人才更加需要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双创思维的培养,通识教育对这些能力的培养作用在AI时代越来越凸显,我们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需要有更好的提问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些都离不开人文的通识教育。
超星集团董事长史超指出了ChatGPT时代对通识教育提出的挑战,他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对学校通识教育提出了一些期望和建议,未来给学生提供的课程,将从“工作餐”转变成“自助餐”,即根据学校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建立不同的能力模型目标,让学生自主在AI能力模型帮助之下,规划学习路径、自由选修课程。
赋予科学以人文,这是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金晓峰的明星通识课“人文的物理学”。这门课从美学的角度,阐述了物理学科所蕴含的美,启发学生做一个有眼光的人,发现科学之美。
北京大学哲学系吴飞教授提出,通过文明回归自然是当代通识教育的使命,他指出人类文明的“过度发达”在当代世界带来了种种问题和文明危机,通识教育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由之路。通识教育带领学生深入思考人类文明的意义与目的,养成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回归性命自然,以应对并化解当前人类文明的种种不确定性。
果壳CEO姬十三提到从网络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学科之间的界限加速溶解,“知识大融通”使得终身学习成为一种更必然的选择。亚马逊云资深首席科学家、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峥也呼吁,保持通识教育的初心,让学生通过通识教育,如水无形,融会贯通,达到一种自觉的境界。
本次会议上,聆听了各位专家分享的关于通识教育的教育经验和实践历程,老师们深有感触,开阔了思路,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通识教育的人文性,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必不可少的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通识教育任重道远,值得不断探索与实践,启发我们思考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努力借鉴优秀经验改进工作,力争更好地开展新葡萄通识教育学院的通识教育工作。
(供稿单位:通识教育学院;文:胡丽华;图:邓睿;审核:马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