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战略举措的推动,以史为鉴,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势在必行。12月24日,由新京葡萄最新官方网站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主办、新京葡萄最新官方网站党委宣传部、科研处、学报编辑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的“首届毛泽东著作翻译与传播专题研讨会”在线上成功举行。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五十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研讨会开幕式由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院长黄立波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张政教授和河南大学刘泽权教授、新葡萄科研处处长杨霞教授、学报编辑部主任王和平教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亲霞教授也全程参加了开幕式。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教授为开幕式致辞。她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毛泽东同志129周年诞辰纪念日,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可谓恰逢其时。毛泽东著作的翻译与传播研究意义重大,具有强烈的现实观照。同时,她也表达了对西外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成立“毛泽东著作翻译研究中心”的高度肯定,期盼中心在未来产出更多的相关研究成果。
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席教授王克非在致辞中强调,毛泽东著作作为当代翻译最多、传播最广的中文文本,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呈现,也是中国革命的真实写照。其翻译传播的成功依赖于其高质量的精神内涵,这样才能为更广泛的外国读者所接受和喜爱。他鼓励对毛泽东著作的翻译与传播研究应当从英译拓展到更多语种,同时加强相应的数据库建设,为毛泽东语言及思想研究构建电子化科学研究平台,为未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更好的基础。
主旨发言环节由张政教授和新葡萄黄立波教授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何明星教授以毛泽东著作在斯瓦希里语、豪萨语等非洲民族语言中的翻译、出版与传播情况为脉络,详尽阐述了毛泽东著作在非洲大陆的传播效果。河北师范大学李正栓教授对比剖析了不同译者在翻译毛泽东《长征》这一经典诗作时所体现出的翻译外社会行为和翻译内语言行为。李教授认为虽然几位译者背景迥异、翻译目的多元、传播环境不同,但均能异曲同工地还原中国革命史上的红军故事与革命历程。南开大学张智中教授以不同译例分析了李正栓教授在毛泽东诗词英译过程中所倡导的“忠实对等、至达向雅”的翻译思想,认为这一思想具有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层面上的双重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借鉴。上海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潘卫民教授讨论了《毛泽东选集》的英译与传播情况,并将这一翻译实践过程划分为政党、政权和国家三个阶段,指出其作为建国以来具有典范性的国家翻译实践活动奠定了我国政治文献外译的基石。张生祥教授就《论持久战》原文和各种不同版本的译文进行了考察及梳理,完整充分地呈现了领袖文献的历时和共时传播情况,并提出多层级翻译传播模式对这些译本的传播与接受具有重要的影响。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长阳国利研究员结合工作案例、研究成果以及个人体会,介绍了纪念馆在国内外宣传和传播毛泽东思想的相关情况。阳国利馆长表示,只有突出文物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宣传教育这四大工作重点,才能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纪念馆资政育人、培根铸魂的作用。同时,阳馆长也期望与学界开展进一步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毛泽东思想的海内外传播。
24日下午,五个分论坛在云端同步进行,师生聚焦“毛泽东诗词翻译研究”“毛泽东著作海外翻译与传播研究”“毛泽东著作语言、文本与翻译研究”以及“毛泽东著作翻译史研究”等五个主题与专家进行对话,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与会者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黄立波教授在闭幕式中表示,本次会议进一步促进了学术界在毛泽东著作翻译与传播领域的交流,为此研究领域的产学研相结合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交流与讨论的机会,意义深远。同时期待广大同仁能够在该领域展开更多、更深入的分享与合作,共同推进这一研究领域深入发展。
(供稿单位: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文:宋天祎、孔悦;图:石欣玉;审核:黄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