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下午,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的“首届外语外贸类高校国际化工作研讨会”通过线上方式召开。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席茹、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其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计金标、副院长郑承军出席,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景楠参会并作交流发言。
席茹表示,研讨会聚焦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国际化,举办的正当其时,创建互通有无、集思广益的交流机制,体现了二外在国际化工作上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她指出,外语外贸类高校在我国对外开放和教育对外开放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是一支重要力量,希望各高校在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中贡献力量,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助力贡献中国方案。
孙其军指出,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国际化的支撑,推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是实现首都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也是推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他强调,要牢牢把握、加快和扩大对外开放工作主基调,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安全与发展,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为教育对外开放创造新机遇,不断拓展朋友圈,构建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计金标指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教育对外开放的蓝图更清晰、布局更宽广、影响更深远,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国际化工作大有可为。他强调,全校师生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抓紧学科建设、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教育治理方式从学习借鉴向自主创新转变,拓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领域,探索高等教育后疫情时代“在地国际化”的方法路径和特色专长。
景楠在交流发言中从“巩固国际高端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助力国内师生出国交流的提质增效”“建构外籍师生开放融合的校园氛围”“发挥学校国际人文交流的主体作用”“打造服务陕西对外开放的强劲引擎”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经验做法,并表示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将继续坚持构建以师生为核心,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以学科为依托,以中外合作办学为支撑的国际化办学体系的“大外事”格局,推进国际化办学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联动与融合,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本次会议以“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国际化:路径与展望”为主题,旨在搭建国内大循环主体下外语外贸类高校教育开放交流协作平台,强化兄弟院校间的“互容、互鉴、互通”,共商建设高质量教育开放体系和完善教育外事管理体系的方法路径,共同推进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行稳致远。
(供稿单位: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文/图:田越崎审核:景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