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葡萄最新官方网站

西外新闻

首页   >   西外新闻   >   正文

国家安全视域下的丝绸之路与欧亚文明研究分论坛在新葡萄成功举办

来源: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18日 23:28  点击数:

2021年5月15日,新京葡萄最新官方网站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研讨会分论坛:“国家安全视域下的丝绸之路与欧亚文明研究”在新葡萄行政楼B401会议室顺利召开,新疆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新疆社科联副主席吴福环教授受邀特别出席,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教授、新葡萄丝绸之路与欧亚文明研究中心黄达远教授、俄语学院院长邓滢教授、亚非学院院长马福德教授及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的专家老师与新葡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就分论坛主题进行分享与讨论。

本次论坛由邓滢教授与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席会东副教授共同主持,来自多所高校的相关领域专家、教师、研究生等五十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上半场学术研讨会由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席会东副教授主持。首先,新葡萄俄语学院教授李喜长发表了题为《俄罗斯学在西外》的发言,他以研究生课程《俄罗斯学》为例,从学科体系开设目的、课程分类、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俄罗斯学在新葡萄俄语学院的研究成果,针砭时弊,愿同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俄罗斯学的未来发展。

接下来,邓滢教授做了题为《西外俄语学院区域与国别研究情况》的发言。邓滢教授首先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了感谢,随后介绍了新葡萄俄语学院区域与国别研究初步探索的情况,就俄语语言文学学科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服务社会等基本情况加以讲解,并就俄语学院哈萨克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和捷克语四个非通用语种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困境进行了阐述,期望得到欧亚地区研究领域各位专家内培外引,进行指导和支持,共建合作未来。

随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袁剑副教授发表了题为《寻找亚洲的“区域间关系”——历史、时局与我们的地缘实践新可能》的报告。他谈到,亚洲正在变成一个充满新机遇与新可能的核心地域,激发了学界对于“亚洲作为方法”的系列讨论,从历史与现实维度出发,揭示了基于中国立场的亚洲“区域间关系”的实践现实性与可能性,提供了一条从边疆思想史延伸的思考与分析路径。

紧接着,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李如东副研究员作了题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河西走廊的边疆叙述》的报告,他表示,在国人对河西走廊的开发的过程中,对该区域展开了地理文化话语构建,加深了区域间关联性。河西走廊话语体系空间和时间的转化联通了不同生态区,需纳入现代国家与社会建设进程,这对现代区域与国防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之后,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万翔副教授发表了《数字人文时代的丝绸之路文献研究谱系建设》报告。以丝绸之路概念提出者为研究对象,借助方法论,认识论,文体论等探讨了数字人文和云计算时代如何借助大数据去伪存真,推进人文学科建设的方法。

杨成教授、刘琪副研究员对发言进行了点评。杨成教授建议发挥跨文化交际长处,鼓励学生进行大量进行实践,对话语体系构建提出质疑,肯定了大数据区域国别的方法论研究,期望在优化改良基础上进行突破。刘琪副研究员对边疆区域话语体系建设表示了认同,她认为要在循环往复的社会过程区分叙述、认知、知识,在特定时空背景下寻找研究的平衡性,加强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下半场学术研讨会由邓滢教授主持。首先,新葡萄亚非学院教授马德福发表了题为《总体国家安全观阈下的域外知识体系建构》,他引经据典、说文解字,详尽阐述了“国家安全”的概念。

随后,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琪发表了以《“zomia”之误与边疆之谜思》为题的报告,她对美国人类学家斯科特提出的“zomia”概念表示质疑,并从研究经验、认知程度、中国的边疆认知、作为主体的边疆等方面阐述理由。她指出,边疆不是帝国的终点,而是西北内地通向世界的接口。

新葡萄亚非学院副教授陈泽华作了《谁的印度斯坦?——论独立后印度人的文化认同危机与身份构建》的发言,追溯词源,从历史角度进行分析,对印度教徒、印度教特性、印度人民身份焦虑和族群冲突加以解析,赞颂了抗争精神。原住民进入政治家视野后强调宗教属性,使其利益最大化。他指出,Hindutva具有印度教徒和印度人的双重含义,目前学界更关注宗教含义,他呼吁学界多加关注其文化含义。

新葡萄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志汇报了《国家身份与外交政策-乌克兰一体化政策动因探索》,他从地缘政治博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乌克兰外交政策及欧亚区域转型问题。从地缘政治博弈的角度出发,提出当今学者忽略了乌克兰外交政策自主性,缺少中层理论分析。随后利用框架分析了乌克兰一体化利益动因,梳理了外交政策及乌克兰危机的原因。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副教授席会东《丝绸之路之欧亚帝国兴衰》,他展示了众多考古史料图片,跨越时空证实了丝绸之路是一条族群之路、物种之路、青铜之路、玉石之路、彩陶之路。他谈到,“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丝绸之路遗产和经验基础上凝练而成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中国对当代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模式的积极探索,必将开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纪元。

紧接着,李如东副研究员和万翔副教授进行了点评,他们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报告表示感谢,赞扬了他们精彩的表现。他们指出,应建立一套中国对全球问题的统一响应机制,西外作为语言学优势院校,对话语体系研究更具权威性,学科研究都应与国家安全相结合。

新疆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新疆社科联副主席吴福环教授做了特别发言。吴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一万小时定律”,强调在任何专业领域,只要肯下功夫研究,坚持一万小时,大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吴教授特别关照了在场的年轻人,告诉大家研究区域国别一定要做好吃苦准备,还要具备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学术素养。他对在场学生们给予了深厚的期望,强调本科学习外语专业的同学,在学术研究中更具有语言优势,是其他专业学生所不具备的起点优势,激励同学们发挥自身特长,努力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黄达远教授做了总结发言,高度评价了本次分论坛取得的务实成果。黄教授说,语言是相通的,学科也是相通的,本次“国家安全视域下的丝绸之路与欧亚文明研究”分论坛联通了多个研究方向的专家学者,在彼此之间架起了一座可以有效沟通的桥梁,打破了跨界跨学科的壁垒。黄教授还鼓励在座学生将个人发展同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开阔个人视野,树立国家安全观。

本次分论坛是新葡萄区域国别研究领域探索的重要里程碑,促进了学科深入交叉及跨界交流融合。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之际,新葡萄聚焦国家战略与国家发展,探讨国家安全视域下的丝绸之路与欧亚文明研究,是以国家发展与安全为己任、肩负国家新时代战略需要的最好体现。本次会谈组织紧张有序,议题开放,特色明显,亮点突出,达到了预期目的,对新葡萄学科体系建设和学术氛围营造、激励教师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和产出学术成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供稿单位:俄语学院;文:巨馨雨、史文珍、何家欢;图:陶家齐;审核:徐莉)

【关闭】